姜兴长在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规范减刑假释工作 确保刑罚正确执行
姜兴长在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规范减刑假释工作 确保刑罚正确执行
2005-11-24 10:00:16

 

    本报南京11月23日电     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今天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1998年以来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司法行为,提高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姜兴长在讲话中回顾了1998年以来的减刑、假释工作。他说,1998年以来,各级法院切实执行刑法和司法解释,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刑罚政策,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为确保刑罚目的的实现、维护监狱管理秩序、促进服刑人员的改过自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高、中级法院依法办结了大量案件,切实保障刑罚的正确执行。据统计,1998年至2004年全国各高、中级法院共办理减刑、假释案件2353334件,其中,办理减刑案件2206270件、假释案件147064件。正确执行法律与相关司法解释,坚持减刑、假释的法定条件,准确把握刑罚政策,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努力探索审理方式,提高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增强有效监督,确保了减刑、假释工作的公正、公平。将减刑、假释工作作为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部分来抓,通过细致的工作,促进了罪犯的改造转化,悔过自新,回归社会,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姜兴长指出,减刑、假释是在我国长期改造罪犯的实践中建立并逐步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体现了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减刑、假释不仅有利于维护监管场所的正常秩序,也有助于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是否正确适用减刑、假释,直接关系到刑罚的正确执行和刑罚目的的最终实现。因此,全国法院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确保刑罚的正确执行。

  姜兴长强调,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作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重道远。全国法院尤其是高、中级法院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并抓好减刑、假释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把这项工作列入法院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二是要配齐审判人员,实现审判资源的科学配置;三是要建立与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实行科学化管理;四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深入调查研究,继续改革探索。

  全国各高级法院主管减刑、假释工作的副院长、庭长等参加了本次会议。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佩佑,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孙安华以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出席会议。

·再审申请人侯某某诉东阿县某...
---------------------------------------
·张某某危险驾驶罪一案
---------------------------------------
·某公司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
---------------------------------------
·霍某某受贿刑罚变更刑事裁定书
---------------------------------------
·霍某某受贿罪刑罚变更刑事裁...
---------------------------------------
·周某某、高某某非法经营二审...
---------------------------------------
·安某某危险驾驶一审刑事判决书
---------------------------------------
 
 
 
 
 
 
版权所有@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2508号名士杰座1206室。
电话:0531-61365567、61365568 传真:0531-61365565 鲁ICP备06012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