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论文署名权 博导状告博士生

 

因无法证明参与创作 原告诉请未获法院支持

发布时间:2006-07-25 08:57:45


    本报讯  (记者  王  鑫  通讯员  陈  知)西南交大知名教授王欲知与在职博士生高晓蓉和该校另三名教师的论文署名权纠纷案(本报2005年10月17日曾作报道)一审结案。

因原告不能证明其是诉争作品《线阵CCD传感器检测铁路轨道不平顺状态》一文的合作作者,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判决驳回了教授的诉讼请求。

    2005年6月,王欲知将高晓蓉等四人告上法院称,2000年春,本校光电所的高晓蓉考取了原告的博士生,高晓蓉在就读博士期间完成的工作及论文都是在原告的指导下进行的。

    原告称,其享有1999年6月在西南交大应用物理系部分教师开会时在会上的发言和同年7月与被告王黎到大学机车研究现场时所述内容的口述作品著作权,以及同年七八月撰写的《机车各部位运动状态浅析》一文的文字作品著作权。上述作品中详细叙述了弹簧效应及其解决方案、轨道间距离、轨道坑、弯道倾斜度等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为被告方提供了解决铁路局难题的方案。

    原告称,其是于1999年底将其撰写的文章投放到王黎家的信箱中,数日后经与高晓蓉通电话证实对方收到该文章。

1999年年中,王黎、高晓蓉等携带原告的方案到郑州铁路局解决问题,并成立了研制组,后来研究取得成功。高晓蓉等四人在研制成功后提炼原告提出的解决方案撰写了《线阵》一文,于2001年12月投寄到《光电工程》杂志,并于2002年6月发表。原告认为,高晓蓉等四人窃取其提供的技术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郑州铁路局的难题,取得了荣誉和经济利益,却否定原告的著作权,给原告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并带来了物质损失,因此请求法院判令四被告赔礼道歉,恢复其在论文上的署名权,赔偿精神损失10万元和经济损失15万元等。

    高晓蓉等四人辩称,原告不是诉争的作品《线阵》一文的合作作者,其没有参与该文章的创作,不享有对该作品的署名权。原告自己撰写的《机车》一文,被告于2002年3月才收到,并未使用该文中的任何内容,亦未借鉴该文中的观点。而且原告所主张的方案和方法是多年以前就被提出来的,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也并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原告并未指导高晓蓉撰写诉争的作品,故四被告并未侵犯原告的著作权。

法官说法

没有参加创作 不能成为作者

    该案主审法官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案中原告并没有举出证据材料证明其口述作品的存在及其内容,原告主张《机车》一文中的文字及所附示意图的相关部分为被告提供了解决铁路局难题的方案,故其应是《线阵》一文的合作作者。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作者。因此,要成为合作作者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合作作者必须有共同创作愿望,他们对创作行为及后果有明确认识,目标一致。二是合作作者必须都参加了共同的创作劳动。没有参加创作劳动,仅为创作提供咨询意见或其他辅助劳动的人不能称为合作作者。

    此案中,高晓蓉等四人均否认原告参与了论文的创作劳动,原告亦未提供证据证明其与被告之间存在共同创作该文章的愿望,并且对该文章的创作行为和后果有明确的认识。而且,原告仅证明了其享有《机车》一文的著作权,却没有证据证明其完成该文的时间,以及被告王、高是于1999年七八月收到该文。原告虽称其《机车》一文中所提相关检测原理和方法使用在《线阵》一文中,其文中的相关附图也与四被告文中的相关附图或原理相同,但庭审查实,原、被告所撰写的两篇文章的文字表述和所附的相关图形均是不相同的,原告也没有证据证明其参与了诉争文章的撰写,为该文的完成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故原告主张其是《线阵》一文的合作作者的依据不足,理由不能成立。

第1页  共1页

 

·再审申请人侯某某诉东阿县某...
---------------------------------------
·张某某危险驾驶罪一案
---------------------------------------
·某公司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
---------------------------------------
·霍某某受贿刑罚变更刑事裁定书
---------------------------------------
·霍某某受贿罪刑罚变更刑事裁...
---------------------------------------
·周某某、高某某非法经营二审...
---------------------------------------
·安某某危险驾驶一审刑事判决书
---------------------------------------
 
 
 
 
 
 
版权所有@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2508号名士杰座1206室。
电话:0531-61365567、61365568 传真:0531-61365565 鲁ICP备06012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