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华诉郭兆通、袁传富民间借贷纠纷一案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3)济民五终字第588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熊国华,女,19******日出生,汉族,原章丘市电瓷厂退休工人,住山东省章丘市明水明堂路24号。

    委托代理人于毅,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李希宝,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郭兆通,男,19******日出生,汉族,章丘市公安局双山第二派出所警察,住山东省章丘市福康路水泥厂宿舍5号楼一单元二楼西户。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袁传富,男,19******日出生,汉族,居民,住山东省章丘市刁镇张官村油坊街53号。

    上诉人熊国华因与被上诉人郭兆通、袁传富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章丘市人民法院(2013)章民初字第45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定,第一次庭审,原告熊国华提供了内容为“借条今借到现金拾万元整( ¥100000.00元)利息一分五厘,期限壹年,从2008年3月1日算起截止到2009年3月1日,每超期壹个月给出借人每月承担欠款金额百分之三( 3%)的经济损失,并以鲁A9F123中华牌轿车等家产作抵押,并自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单位:章丘市刁镇张官村姓名:袁传富单位:双山二所姓名:郭兆通2008年3月1日”的借条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借条原件被告袁传富、郭兆通签名上均印指纹,借条复印件加注“我与郭兆通所借现金拾万元(100000元)月息已调整为叁分(3分),再用一年,保证到2011年3月1日前偿还。姓名:袁传富2010年3月1日”。 熊国华称借条原件系袁传富书写印指纹后郭兆通填写“双山二所”、“郭兆通”并印指纹,借条复印件系袁传富加注,袁传富、郭兆通仅认可借条原件。郭兆通提供了工作手册一本,主张2009年2月27日记有“……袁传富、冯来续借一事:拒绝……",并主张2010年3月1曰借条复印件是否袁传富加注均与己无关,熊国华不认可,袁传富认可。

    第二次庭审,袁传富提供了2011年6月18日3000元、2011年7月8日3000元、2012年1月18日5000元个人业务存款回单三份,称系还款凭证的一部分;熊国华提供了2 0 1 0年6月2日袁传富与案外人刘晓丽借款30000元的借条原件一份,袁传富另借款30000元,2011年6月18日3000元、2011年7月8日3000元、2012年1月18日5000元个人业务存款均与10万元借款无关;袁传富承认10万元借条复印件加注属实应予偿还,但称与郭兆通无关。

    熊国华自认10万元借款袁传富付息至2010年3月1日、续

借仍按月利率1分5厘计息。

    原审法院认为,2008年3月1日,袁传富、郭兆通向熊国华借款10万元、月利率1分5厘、期限一年、付息至2010年3月1日,由借条原件内容、借条复印件加注内容及熊国华陈述内容证实,应予确认。   

    2010年3月1日,袁传富自认续借10万元一年、月利率调至3分,由借条复印件加注内容证实,亦应确认。

    袁传富自认续借借款且变更债务内容,没有证据证实郭兆通参与意见,续借借款且变更债务内容不应约束郭兆通。

    郭兆通抗辩熊国华2013年2月28日起诉超过诉讼时效,熊国华对郭兆通的诉讼请求,不应支持。

    熊国华自认10万元借款袁传富付息至2010年3月1日、续借仍按月利率1分5厘计息,对债务人有利,应予认定。

    袁传富主张2011年6月18日付息3000元、2011年7月8日付息3000元、2012年1月18日付息5000元,未排除与2010年6月2日30000元借款有关,不应认定。

    综上所述,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一、被告袁传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熊国华偿还借款10万元及逾期利息(自2010年3月2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按月利率1分5厘计算)。二、驳回原告熊国华对被告郭兆通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300元、财产保全费1020元,均由被告袁传富负担。

    上诉人熊国华不服原审判决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被上诉人袁传富、郭兆通向熊国华借款10万元,袁传富、郭兆通是熊国华的共同债务人,袁传富、郭兆通应当共同偿还债务。袁传富于2010年3月1日签订新的还款计划应该视为同意履行还款义务,诉讼时效依法中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袁传富与郭兆通作为连带债务人,应当认定郭兆通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虽然新的还款计划不能约束郭兆通,但郭兆通仍应该按照原借款合同约定的月息1分5厘承担还款付息责任,袁传富应按调整后的月息3分承担还款付息义务。借款合同约定,“超期1个月,给出借人每月欠款金额3%的经济损失”,在还款计划于2011年3月1日到期后,袁传富、郭兆通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月息3%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熊国华经济损失。原审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撤销原判第一项,改判为袁传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熊国华偿还借款10万元,利息36000元(自2010年3月2日起至2011年3月1日止,按月利率3分计算,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计算)及违约金(自2011年3月2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曰止,按月利率3%计算,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计算);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第二项,改判郭兆通对上述第一项袁传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熊国华偿还借款10万元,利息18000元(自2010年3月2日起至2011年3月1日止,按月利率1分5厘计算)及违约金(自2011年3月2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按月利率3%计算,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计算),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二审诉讼费、送达费和其他实现债权的费用均由袁传富、郭兆通共同承担。后熊国华不再主张违约金,请求袁传富、郭兆通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熊国华偿还借款本金10万元及逾期利息(自2010年3月2日起至判决生效之日止,按月利率1分5厘计算。

    被上诉人郭兆通答辩称,熊国华当初把10万元分3次借给袁传富,后来也是袁传富偿还利息,再后来熊国华与袁传富对债务内容重新约定,变更债务关系,未经过郭兆通同意或者授权,与郭兆通无关,对郭兆通不具有约束力。熊国华在上诉状中明确承认,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已经与郭兆通无关,还让郭兆通承担责任,自相矛盾。熊国华所称的还款计划无中生有,系熊国华与袁传富非法串通,侵害郭兆通的合法权益。请求维持原判。

    被上诉人袁传富未答辩。

    经审理本院认定,原审认定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2008年3月1日,袁传富、郭兆通向熊国华借款10万元,约定月利率1分5厘、期限一年,袁传富、郭兆通应为共同借款人,应当对上述借款互付连带责任。袁传富、郭兆通称,郭兆通只是担保人,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2010年3月1日,袁传富写明“我与郭兆通所借现金拾万元(100000元)月息已调整为叁分(3分),再用一年,保证到2011年3月1日前偿还。”关于该单方承诺对郭兆通是否有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因郭兆通与袁传富是共同借款人,对上述借款互付连带责任,故熊国华向袁传富主张权利,袁传富的单方承诺对郭兆通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但袁传富认可“月息已调整为叁分(3分)”系对借款利息的变更,未经郭兆通同意,对郭兆通没有约束力。袁传富承诺“再用一年,保证到2011年3月1日前偿还。”熊国华没有异议,系对上述借款的展期,展期到期后,袁传富、郭兆通应当共同偿还,并向熊国华支付借款利息。熊国华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第一、第二项,改判郭兆通、袁传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曰内向熊国华偿还借款10万元及逾期利息,证据充分,本院予以支持。熊国华自愿要求按月利率1分5厘计算利息,是对其自身权利的处分,本院予以准许。熊国华请求送达费和其他实现债权的费用均由袁传富、郭兆通共同承担,属于在二审增加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审理,其可以另行起诉主张权利。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有误,判决欠当,本院应予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山东省章丘市人民法院(2013)章民初字第459号民事判决,即“一、被告袁传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l0日内向原告熊国华偿还借款10万元及逾期利息(自2010年3月2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按月利率1分5厘计算)。二、驳回原告熊国华对被告郭兆通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300元、财产保全费1020元,均由被告袁传富负担。”

    二、被上诉人郭兆通、袁传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上诉人熊国华偿还借款10万元及逾期利息(以10万元为基数,自2 01 0年3月2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按月利率1分5厘计算)。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一审案件受理费2300元,财产保全费1020元,由被上诉人郭兆通、袁传富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被上诉人郭兆通、袁传富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王胜瑞

                审  判  员  高同先

                代理审判员  李  静

                二O一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书  记  员  杨婷婷

 

·再审申请人侯某某诉东阿县某...
---------------------------------------
·张某某危险驾驶罪一案
---------------------------------------
·某公司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
---------------------------------------
·霍某某受贿刑罚变更刑事裁定书
---------------------------------------
·霍某某受贿罪刑罚变更刑事裁...
---------------------------------------
·周某某、高某某非法经营二审...
---------------------------------------
·安某某危险驾驶一审刑事判决书
---------------------------------------
 
 
 
 
 
 
版权所有@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2508号名士杰座1206室。
电话:0531-61365567、61365568 传真:0531-61365565 鲁ICP备06012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