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法律 打工者讨薪的软功夫

巧用法律 打工者讨薪的软功夫


    许多外出打工的劳动者,为了及时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可谓绞尽脑汁。有的人甚至铤而走险,以各种暴力手段讨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实,在讨要欠薪时,如果坚持运用法律,便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工资争议  用人单位举证

    案例:2005年8月底,农民李志鹏到某制革厂任保安。厂方与他约定:每月工资1200元。制革厂在支付李志鹏当年的工资后,便以亏损为由拖欠不付,但承诺2006年6月底付清他上半年的工资。后制革厂仍未兑现承诺。李志鹏辞工后,提请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制革厂居然否认拖欠他的工资,李志鹏无法举出工资被拖欠的证据,仲裁庭便驳回了他的请求。他不服,起诉至法院,终于胜诉。

    点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可见,发放工资的凭据,完全由用人单位掌控着,而且用人单位须将之保存两年以上。如果要求劳动者提交由用人单位掌控的证据,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本案中,制革厂虽然辩称已为李志鹏发放了全部工资,但不能提交相应的工资支付凭证予以证明,故应依法作出对该厂不利的解释,推定李志鹏被欠薪的主张成立。

工资欠条  直接起诉依据

    案例:张道福在某公司工作了3年。半年前,他因乡下老家失火,房屋被烧,只好辞工回家。由于公司还有8300元工资暂时无力支付给他,便向他出具了一张欠条,注明:今欠张道福工资8300元,限2006年9月底前付清。落款处还加盖了公司财务印章。但期限已过,公司仍未支付。张道福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官晓之以法,公司当庭付清了张道福被拖欠的全部工资。

    点评:所有的劳动争议纠纷,都应先经仲裁裁决,才能提起诉讼。但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这为劳动者以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起诉用人单位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案中,张道福因为手中握有用人单位出具的工资欠条,未经仲裁而直接起诉,简化了维权的中间环节和成本,值得借鉴。

“越位”诉讼  发包人付欠薪

    案例:王大明约村里的5个年轻人到东南沿海某市打工,从乙公司手中承包了一建筑工地的木工作业,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王大明完成作业量后,经验收合格,由乙公司付给工程款13万元。但工程已经交付使用1年多了,王大明尚有8万元报酬未领到。他去找乙公司讨要,乙公司说是从甲公司处承包的工程,还没与甲公司结算;又去找甲公司索讨,甲公司却以王大明未与其签订任何合同为由予以拒绝。后来,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代乙公司支付其被欠的工程款8万元。法院审理此案时,将乙公司追加为第三人,判决支持了王大明的诉讼请求。

    点评:建筑行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有的承包人将工程转包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后,并没有进行工程结算或对结算不主张权利,而实际上做了事的民工与发包人又没有合同关系,以致民工无法向发包人主张权利领取血汗工资。

    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赋予了民工们“越位”向发包人索要工资的“尚方宝剑”——其第26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其中的“实际施工人”,即指在建设工程中实实际际做了工、付出了劳动的务工者。

    本案中,王大明作为建设工程的实际施工人,在向转包人乙公司讨要欠薪未果的情况下,“越位”向发包人甲公司主张权利,实属明智之举。

加付赔偿金  切莫轻言放弃

    案例:万晓梅被某私营家具厂拖欠5个月的工资9600元,经多次催收,家具厂业主黄大荣均以经营困难为由拒付。后万晓梅了解到,黄大荣花巨款购买了一幢豪华住宅。在劳动保障部门限令黄大荣7天内支付工资亦无效的情况下,万晓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黄大荣支付工资9600元及相应的赔偿金4800元,共计14400元。仲裁庭经依法裁决,支持了万晓梅的请求。

    点评:1994年12月3日,原劳动部发布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但是,近10年的实践表明,对拖欠他人工资者仅给予“本金”额25%的处罚,尚不足以震慑用人单位、缓解劳动者讨薪难。

    故此,由国务院颁布、自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

    本案中,黄大荣有钱购豪宅,无钱付工资,属于“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情形,其向万晓梅加付赔偿金的标准为应付工资金额的50%以上1倍以下。仲裁庭的裁决完全正确。

                                                     转自人民法院报  2006.12.22

·再审申请人侯某某诉东阿县某...
---------------------------------------
·张某某危险驾驶罪一案
---------------------------------------
·某公司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
---------------------------------------
·霍某某受贿刑罚变更刑事裁定书
---------------------------------------
·霍某某受贿罪刑罚变更刑事裁...
---------------------------------------
·周某某、高某某非法经营二审...
---------------------------------------
·安某某危险驾驶一审刑事判决书
---------------------------------------
 
 
 
 
 
 
版权所有@山东德孚威律师事务所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2508号名士杰座1206室。
电话:0531-61365567、61365568 传真:0531-61365565 鲁ICP备06012027号